全部

从国家规模视角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评介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桂田

2018-11-06 09:33:11

 

【成果选介】

随着“金砖国家”的崛起,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愈益重要,如何推动发展中大国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理论界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层面和领域对发展中大国发展道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系统阐释发展中大国发展道路的研究仍鲜见文端。在此背景下,欧阳峣教授带领的团队基于大国规模特征对发展中大国的发展优势、发展型式、转型路径及创新战略进行系统探讨,撰写的《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8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有以下贡献:

科学界定发展中大国规范概念。张培刚教授提出把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经济学重要研究对象之后,学术界没有规范定义并提出指标体系。本书认为发展中大国拥有“发展中国家”和“大规模国家”双层涵义,并定义为“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市场潜力很大,劳动生产率和国民人均收入较低,二元结构明显,目前仍在追赶发达大国的国家”。同时,提出了由基础指标(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发展指标(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遴选出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刚果(金)、南非等13个国家为发展中大国,从而确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并以这些国家的基本数据对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系统分析发展中大国经济优势。以往的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研究主要基于发展特征采取比较优势的视角,还有的强调后发优势,而忽视发展中大国的规模特征。该书对大国发展道路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大国的发展特征,而且强调采取国家规模的视角,从禀赋角度研究比较优势,从发展角度研究后发优势,从规模角度研究大国优势,从而形成发展中大国的综合优势。发展中大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应该统筹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寻求三种优势的聚合点。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国土广袤的国家规模特征影响其经济规模特征,进而形成分工优势、互补优势、适应优势和稳定优势,并确立其大国优势。国家规模蕴含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是塑造发展中大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重要条件,发展中大国在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有所不同,中国所具备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后发优势对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释放后发优势的关键在于根据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差距,提升要素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匹配能力,实行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动态技术赶超策略。

合理选择发展中大国发展型式。正是国家规模的存在,决定了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型式的独特性,而独特的发展型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型式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内需为主的增长型式。内需是大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内需对大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其二是内需驱动的出口型式。构建国内需求与本土供给及出口结构双重对接的市场环境,回归内嵌于本土经济的贸易模式,实现出口部门与本土产业部门联动发展,是破解中国外贸转型困境和夯实出口动能应当遵循的“大国经验”。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型式。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市场融合,使企业拓宽市场边界,有利于大国效应的发挥。其四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型式。大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往往具有成本优势,它有利于改善市场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深入研究发展中大国转型路径。大国人口众多、国土广袤,其中人口众多要求发展中大国在转型中必须解决农业转型与城市化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涉及人均经济增长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农业经营规模偏小是制约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应该通过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来推动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种互动关系,中国长期以来重工业化而不重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导致产业结构不优和不高的原因;应充分发挥生产率较高的优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并积极引导投资驱动型模式转变为消费引领型模式。作者认为发展中大国创新能力提升经历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其中国家规模蕴含的市场规模效应直接促进了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发展中大国利用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创新规模优势,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增加外溢效应,促进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应依托市场规模优势,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从总体上实现由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在从国家规模视角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作者重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合、比较优势与规模优势的结合、典型模式与转型路径的结合、大国道路与中国经验的结合。特别是基于国家规模视角,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即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济分权的改革道路、融入世界的开放道路和创新驱动的转型道路。中国道路具有大国特征、发展特征和转型特征,为发展中大国提供了成功的腾飞之路和可供选择的模式,因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黄桂田,系山西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在现实与学理的互动中走向新时代的深处——读韩庆祥等著《读懂新时代》

《读懂新时代》就是该学术团队在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潜心研究的成果结晶。用好《读懂新时代》,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读懂新时代。[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21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8-21

红船劈波行 初心铸使命—— 《红船映初心》评介

创业难、守成难、发展更难。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详细]
《求是》 2018-08-19

马克思进入青年人的心——评《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

当青年人喊出“共产主义信仰,我有我可以”,当马克思以90后的风貌进入青年人的心,这本身就是共产主义最大的胜利,这也是马克思最辉煌的成...[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6

系统研究列宁灌输理论的创新之作——《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该书注重突出问题意识,以历史考察为背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现实关注为重点,结合国内外学界有关论争,重点厘清列宁灌输理论的基本问题...[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7-30

《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

《习近平用典》以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为主线,既结合引用时的语境对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同时对典故的背景义理进行诠释。[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7-14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论持久战》

领会其所彰显的战略思维、主体思维和奋斗精神等思想内蕴,对于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7-13

在批判中澄明 在反思中发展——重读恩格斯的 《费尔巴哈论》

他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新派别”的现实指向——“面向工人阶级”,揭示了它的鲜明特点和真正价值:革命性批判和实践性发展。[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7-12

声情并茂讲好“大学问”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评析

品味这部作品,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讲领袖的故事就是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中国的故事。[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7-07

弘扬“红船精神” 追溯建党初心——读《红船映初心》

全书特色鲜明、通俗生动,是当前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弘扬“红船精神”很有特色的一本党史读物,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6-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讲了什么,怎么讲的?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学习“原文原著”,也要“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6-06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6-05

《共产党宣言》的国际影响与历史贡献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2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