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历史是理论的重要源泉——读《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月红

2017-01-11 08:56:01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既有现实的又有历史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源泉。当代中国史属于历史范畴,但其所蕴涵和彰显的当代中国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把当代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乃至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朱佳木先生著《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分社2016年版),围绕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概括提炼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制度,以及当代中国史研究等12个具有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并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给予比较系统的论证和阐释。这对于总结当代中国历史经验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于当代中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都是具有有益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首要的是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新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也关系到当代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它是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一历史真谛的最根本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作者在书中回顾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和饱受侵略的历史,紧扣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工业化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阐述了其对于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命运的历史与逻辑关系。历史反复证明,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与摆脱贫困、实现国家工业化,不仅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而且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问题,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近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解决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工业化问题,均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强调,正是十月革命向中国展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工业化的两大任务也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还是精神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有真正解决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工业化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而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推进到社会主义,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发展表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代中国历史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它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为界,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作者从党的指导思想、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文化和社会政策,以及外交方针等方面,阐明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宏伟基业为历史起点的,并非旧中国留下的那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作者从多个角度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前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前提、基本的物质技术条件、思想保证、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奠定的基础,改革开放要取得迅速而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当代中国史研究重在总结历史经验、启迪现在和未来。作者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指出总结当代中国历史经验,既要总结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验,又要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联系起来总结;既要总结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历史经验,又要从宏观层面对历史经验进行综合总结;既要总结当代中国历史中的成功经验,又要注意对失误和挫折的经验进行总结;既要用今天的眼光总结当代中国历史的经验,又要把经验放到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总结。这些论述对于总结当代中国历史经验具有方法论意义。

当代中国历史理论所要表达和揭示的主要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它以历史为根据和源泉,以问题为导向,随着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将推动当代中国历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历史依据和认识来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杨凡、彭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历史生成、版本演变和现实意义

作为刘少奇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1939年诞生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05

紧扣实践需求的研究成果——《“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港口与港口城市》简评

郑秉文、李文、刘铭赜撰著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港口与港口城市》一书,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详细]
人民日报 2016-12-14

研究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超越发展援助》简评

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政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赠款和优惠贷款等,而把出口信贷和优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资等排除在外。[详细]
人民日报 2016-11-07

深入把握“十三五”规划的好帮手--《走进“十三五”》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编辑的《走进“十三五”》一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详细]
人民日报 2016-10-31

在比较中坚定政治制度自信

徐育苗主编的《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第二版)》日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版本在保持原有学术风格和体例的基础上,剔除了过时的内容,增补...[详细]
人民日报 2016-09-30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方法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体系的批判离不开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离不开对其方法论的批判,而整个黑格尔法哲学的精华正在于方法...[详细]
光明日报 2016-09-14

让伦理学回归生活:《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唐凯麟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共8卷)一书,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书对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历史形态和形成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详细]
人民日报 2016-09-13

党的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重温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在他的领导工作中,十分注意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在他看来,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而且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详细]
《红旗文稿》 2016-08-29

站在时代高度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写于1845年11月至1846年夏天,距今已有170年。[详细]
光明日报 2016-08-17

《中国国情与发展》:读懂中国之路

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鄢一龙合著的《中国国情与发展》一书近日在京发布。[详细]
光明日报 2016-08-10

一部丰满齐备的中国文化通史——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评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详细]
光明日报 2016-08-10

探索能源监管的有效路径——《中国能源监管探索与实践》简评

当前,我国正在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这一背景下,能源领域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更加扎实有效...[详细]
人民日报 2016-08-10

成就大写人生的有益启示——《人为什么活着?》读后

一口气读完李慎明新著《人为什么活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久久难以平静。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这是人生的大命题...[详细]
人民日报 2016-07-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